Play Open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重瞳是什么?历史上有8人拥有此种眼睛,他们不是圣人就是帝王

这种观念听起来很迷信,可在古代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重瞳人物都利用这种"天意"来为自己的政治行为找依据。刘裕起兵时,支持者就宣传说他有重瞳,这是天命所归的证明。

当然,现代人可能会质疑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古代史官为了彰显帝王的神异,可能会夸大或者虚构一些特征。重瞳这种罕见现象,确实很容易被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

不过,古代史书对重瞳的记录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毕竟这种特征太明显了,如果完全是编造的,很容易被当时的人拆穿。而且多部史书都有类似记录,说明至少有一部分是真实的。

上古圣贤的神异之眼

说到重瞳,第一个要提的就是舜帝。《史记·五帝本纪》里明确记载:"舜目重瞳子,故名重华。"舜的名字"重华"就是从重瞳来的,可见这个特征对古人来说有多重要。

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明确记载有重瞳的人。传说舜出身贫寒,父亲瞽叟、继母、弟弟象都对他不好,甚至多次想害死他。可舜凭借自己的德行和智慧,不仅化解了家庭矛盾,还得到了尧帝的赏识,最终继承了帝位。

古人认为,舜的重瞳体现了他超凡的洞察力。普通人只有一个瞳孔,看事情难免有盲点,舜有两个瞳孔,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这种"天赋异禀"让舜能够明辨是非,识别人才,治理天下。

舜的重瞳还被赋予了道德意义。古人相信,重瞳是德行高尚的象征。只有品德完美的人,上天才会赐予重瞳这种神异。舜以德服人,感化万民,正好印证了这种说法。

另一个传说中的重瞳人物是仓颉。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录各种事务。当时还没有文字,都是用绳结来记事,很不方便。仓颉观察鸟兽的足迹,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很神奇,说他造字的时候,天降粟雨,鬼夜哭。意思是天神为人类有了文字而高兴,恶鬼为无法再愚弄人类而悲伤。虽然这只是传说,可也反映了古人对文字重要性的认识。

传说仓颉也有重瞳,而且正是这双神异的眼睛让他能够观察万物,抽象出文字符号。古人认为,创造文字需要超凡的智慧和观察力,普通人根本做不到,只有像仓颉这样有重瞳的圣人才行。

这两个传说虽然带有神话色彩,可也确立了重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从此以后,重瞳就成了圣贤的标志,拥有重瞳的人天生就不同凡响。

上古时期的重瞳记录虽然难以考证,可它们为后世的重瞳人物提供了文化基础。当项羽、刘裕这些历史人物出现重瞳时,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舜帝和仓颉,认为这些人也是天选之子。

有个有趣的现象,古代史书里的重瞳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在乱世中崛起。舜帝处理家庭矛盾,最终成为圣王;项羽在秦末乱世中称霸;刘裕在东晋衰落时建立新朝。重瞳似乎总是和变革联系在一起。

古人可能是有意识地把重瞳和乱世联系起来的。在他们看来,乱世需要圣人或者英雄来拯救,而重瞳就是识别这些救世主的标志。这种观念虽然迷信,可也反映了古人对社会变革的深刻理解。

楚汉英雄的霸王之瞳

说到重瞳,最有名的人物非项羽莫属。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特别提到项羽"目有重瞳",这让项羽的形象更加神秘和威武。

项羽的重瞳记录是所有重瞳人物中最可信的。《史记》是正史,司马迁治史严谨,不太可能随便编造这种细节。而且项羽是司马迁的同时代人,相关资料比较丰富,可信度比较高。

项羽的重瞳和他的英雄形象完美契合。这个八尺男儿力能扛鼎,勇猛无敌,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古人认为,项羽的重瞳体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战略眼光。普通将领只能看到眼前的敌人,项羽的重瞳让他能看到整个战局。

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之作。当时秦军围困赵国,各路诸侯都不敢救援。项羽率军渡河,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这场战役让项羽声名鹊起,被推举为诸侯联军的统帅。

古人把项羽的胜利归功于他的重瞳。认为正是这双神异的眼睛让项羽能够洞察敌情,制定出完美的作战计划。当然,现代人知道项羽的胜利主要靠的是军事才能和个人勇气,重瞳只是个传说。

古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项羽虽然有重瞳,可性格暴虐,不得民心,所以败北。有人说项羽的重瞳是"霸王之相"而不是"帝王之相",注定只能称霸一时,不能长久统治。

还有人认为项羽的失败恰恰证明了重瞳的神异。刘邦能够战胜拥有重瞳的项羽,说明刘邦更得天命。这种解释虽然有些牵强,可也反映了古人对天命观念的执着。

项羽的故事也让重瞳有了新的含义。它不再只是帝王和圣人的专利,也可以是英雄豪杰的标志。拥有重瞳的人即使失败了,也是失败的英雄,比成功的凡人更加值得敬佩。

有意思的是,项羽和刘邦的对比也很说明问题。项羽有重瞳,出身贵族,英勇善战,可最终败北。刘邦没有什么异相,出身平民,起初屡战屡败,可最终统一天下。这种对比让人思考,成功到底靠的是天赋还是努力?

项羽的重瞳记录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它把重瞳从传说拉回到了历史。舜帝和仓颉毕竟是传说人物,可信度有限。项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重瞳记录让这种现象有了确实的历史依据。

帝王威仪的龙瞳传承

进入南北朝时期,重瞳开始频繁出现在帝王身上。这个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各路英雄都想证明自己的合法性,重瞳就成了最好的证明。

刘裕是这个时期最有名的重瞳帝王。《宋书·武帝纪》记载他"目有重瞳,项有骨隆起"。刘裕出身贫寒,年轻时甚至以卖鞋为生,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推翻了东晋,建立了南朝宋。

刘裕的崛起确实像传奇故事。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开始,一步步爬到高位。先是平定孙恩起义,接着北伐后秦,收复长安洛阳,最后废掉晋帝,自立为王。这种传奇经历让人们相信,这就是重瞳的威力。

古人认为,刘裕的重瞳预示了他的帝王命运。虽然出身低微,可天意如此,谁也阻挡不了。刘裕的支持者大力宣传他的重瞳,说这是天命所归的证据。反对者即使不服,也很难反驳这种"天意"。

北朝也有重瞳帝王。《魏书》记载,拓跋嗣也有重瞳。拓跋嗣是北魏明元帝,推动了北方民族的汉化进程。他的重瞳被认为是民族融合的象征,预示着胡汉一体的未来。

南齐明帝萧鸾也被记载有重瞳。萧鸾通过政变夺取皇位,杀害了很多宗室成员。这种行为在当时很有争议,可萧鸾的支持者用重瞳来为他辩护,说这是天意,不容违抗。

北周静帝宇文阐年幼即位,也被说成有重瞳。可这个小皇帝最终被隋文帝杨坚废黜,重瞳并没有保护他。这让人们开始质疑重瞳的神异,也许它并不是无敌的护身符。

这个时期的重瞳记录有个明显特点:几乎都和政治斗争有关。每当有人想要夺取政权,总会有人宣传说他有重瞳。这种现象让重瞳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编造的。

史官在记录重瞳时,往往会加上其他异相。比如刘裕不仅有重瞳,项部还有骨隆起。拓跋嗣除了重瞳,还有其他不寻常的特征。这种堆砌式的描写,明显带有政治宣传的色彩。

尽管如此,重瞳在文化上的影响力并没有减弱。它依然是英雄和帝王的象征,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提及。重瞳已经超越了生理现象,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到了这个时期,重瞳的分布也很有意思。它们主要出现在政治动荡期,往往和改朝换代联系在一起。这可能不是巧合,而是古人有意识的文化建构。在他们看来,乱世需要圣人拯救,重瞳就是识别圣人的标志。

重瞳现象到此基本告一段落。后世虽然还有零星的记录,可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随着科学观念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重瞳只是一种罕见的生理现象,并没有什么神异之处。

古代的重瞳记录虽然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可也反映了古人的智慧。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为政治变革找到了文化依据,为英雄人物增添了神秘色彩。重瞳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不仅是事实的记录,也是文化的建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Posted in 点球世界杯
Previous
All post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