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Open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10个问答,解除你对“皈依”的误会

佛门皈依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今天当我们提到“佛教”时

早已不是神秘、玄虚的观感

尽管许多佛教文化已被大众熟知

但实际上

对佛教的入门级词汇

——皈依

很多人还持有误解

皈依了要剃头吗?

皈依后就不能结婚了吗?

皈依了就不能打妄语了吗?

……

为了解开大家的疑惑与误区

我们选择了被误会得最深的10个问题

一次说清楚

01

赚钱都来不及,干嘛要学佛皈依

这个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提问的小伙伴觉得,皈依学佛是与赚钱相违背的,其背后的话术可以理解为:皈依学佛就是消极避世,不求上进,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吗?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何要皈依。

宗性法师的开示,帮我们解答了疑问:“为什么要以三宝为依靠、归投三宝的怀抱呢?因为唯有正觉的佛陀(佛),能够洞悉我们生命的秘密,教导我们改变生命体结构的方法,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净化和升华!唯有学习、实践佛陀的言教(法),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让生命体向圆满的方向迈进!唯有僧宝(僧),千百年来无数的高僧大德,把佛陀的教诲保护传承到今天,我辈才能有幸听闻正法,所以我们理所当然要投归他们的怀抱。”

同时,皈依三宝还有另一层意义。除了皈依我们能够看见的住持三宝——佛、法、僧,内心还需要真正地归投“自性三宝”——觉、正、净。

看到这儿,终于可以明白:皈依,是希望我们将佛、法、僧作为体悟生命的导师,努力去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格。同时,我们的自性中本来就具足“三宝”:像佛一样能觉悟真理,像法一样平等无差别,像僧一样清净无染。

所以,皈依是我们愿意走上使生命彻底圆满的大道,是我们要努力成就正觉的过程,是我们真正的生命的归宿。

它不仅不消极,由于智慧与慈悲的加持,反而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积极有力量!

02

不皈依,可以成为佛弟子吗?

必须皈依后,才能成为正式的佛教徒。

圣严法师对此有过开示:“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学佛,佛教不会把未皈依三宝的人指为魔鬼;但是未经皈依仪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托、踌躇、迟疑。比如:懈怠、放逸、邪淫、妄语、顺手牵羊等恶业和恶习,他们会原谅自己,更不会防患于未然。而皈依三宝后,自己会做自我的约束、警惕和警策,也会受到同修及师僧等善知识的鼓励、督促、规劝,容易进入正轨和常轨。”

“因此,皈依三宝相当于学生到学校注册,是信佛学佛的开始。唯有注册之后,有了学籍,学校才承认你,你也才会去上课。”

如果你觉得不配修行,或者不懂修行,那么法师告诉你:“皈依之后,不论在心态、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善友、诸佛菩萨来协助你,加持你。所以意志力薄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宝,就会增强你的意志,增加你的信心。”

03

我只想皈依“一宝”或“二宝”,不行吗?

鉴于大家普遍存在挑肥拣瘦、自以为是的毛病,圣严法师做了明确解答:“信仰佛教和鬼神崇拜的民间信仰很不相同,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

“佛宝,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如经、律、论的三藏教典以及祖师们的注解、语录。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且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包括菩萨、罗汉以及凡夫僧尼。”

“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明及发现教材的过来人。唯有三宝齐备,才是完整的佛教。”

你身边是否也存在“一宝居士”或“二宝居士”?圣严法师就此严肃强调:如果只皈依“佛”,和盲目地迷信神鬼无异;只皈依“法”,和一般的学者研究学问无异;只皈依“僧”,那就和普通人认干爹、拜干娘有什么区别?这些做法,都不是佛教所认同的。

04

皈依法会只是走个流程,拿个证吧?

曾有佛弟子在皈依两年后,这样说:“我至今已记不清皈依法会上具体讲了啥,但我却有个深刻的感受,就是我是有组织的人,我的心有个归属,我不敢对不起当初发下的誓言。”

皈依仪式非常重要。圣严法师曾这样比喻:“皈依仪式就像夫妇结婚,官员就职,党员入党,都要经过宣誓和监誓等行为,表示慎重和肯定。”

参加皈依法会时,大家须面对法师,且完全听懂法师传讲的三皈意义;正受皈依时,须跟随法师认真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发愿尽形寿常随佛学,利益众生,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三宝。

只有以至诚心,发下誓言,才算得到皈依的戒体。而在未来,它将作为巨大的精神力量,陪伴和激励佛弟子前行。

05

皈依有什么好处,能运气开挂吗?

皈依的功德利益十分殊胜。综合经典所说,可以归纳为:

成为佛弟子,不堕恶趣,庄严人格,善神捷护,获得尊敬,成就好事,积集福德,值遇善人,受戒基础,成就佛道等。

简单说,皈依后能获得更多让你听闻佛法、亲近善知识、参加学修的机会;所做的恶业,也更容易因皈依学修所积累的功德,而得到消除;能因皈依而播下解脱的种子,远离恶业,增上善业,获得一切功德。

这样的人生,早已超越“运气”的未知范畴,是彻彻底底明因识果、自力更生而获得的开挂人生。

06

皈依就要看破红尘,剃发修行吗?

从古至今,“看破红尘”这个词不知让多少人误会了佛教。

“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名词。“看破红尘”也并非佛教所用,而是受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影响而有。

如果说“看破红尘”让你想到事业失败,情场失意,从而跑到寺院里逃避人生,是消极的代名词,那么皈依学佛却正好相反,它是积极向上的代名词。是我们选择佛教作为信仰,以三宝为榜样且立志学修,是佛弟子身份和誓愿的确立。

皈依后的佛弟子分为出家人(僧人)与在家人(居士)。居士,以在家人的身份进行学修,正常地开展工作、生活,并非要舍弃工作、家庭,住在寺院里修行。而剃发修行,则是出家人的规制,在家佛子不需要这样做。

07

皈依后就不能结婚,不能吃肉吗?

对于出家人来说,从佛陀住世的古印度至今,都须遵守戒律,不能结婚。然而对在家居士的要求里,没有不能结婚的规定。皈依后,至于是吃肉还是吃素,也没有规定。

那为什么身边的佛弟子,很多都吃素呢?那是因为随着各人学修的深入,受戒的提升,慢慢生起了对一切生命的慈悲心,从而选择了不杀乃至护生的修行方式。因此,基于长养慈悲心的原因,佛教是鼓励食素的。

但“老资格”可不要用吃素来吓退“小白”哦。

08

皈依了是不是得受戒?

如果你受了三皈,就确立了正式佛教徒的身份。但之后去受五戒、菩萨戒,是需要一定的修养才能办到。所以,并没有要求皈依后必须受戒。

话虽如此,宗性法师曾鼓励佛子们求受五戒:“如果能把五戒守好,就能保证来生得到瑕满人身。所以,五戒是佛弟子的基本生活准则,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人人都能奉行五戒,违法犯罪的事件会减少很多。”

希望在家佛子能在皈依后再接再厉,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09

皈依了就不能打妄语了吗?

有位佛弟子分享过这样的肺腑之言:“我以前有点爱讲脏话,虽然皈依后还是会控制不住地讲,但我慢慢学会了觉察,讲完我会去忏悔。”

这似乎已经完全回答了问题!

如果还要再加点什么,那就是:如果你认为皈依后不能打,难道皈依前就能打?

其实妄语的性质,并不因皈依前或皈依后,而有所改变。它属于十恶业之一,会因你的虚言假语、恶口、绮语、挑拨离间等,而对今生乃至后世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容易被人误解,关系不和,没有威信,甚至未来世招感三恶道之苦,等等。

如果受了五戒而打妄语,更是犯了妄语戒。所以,不论是否皈依,我们都需善护口业,尽量少打妄语。如果不得已打了妄语,需要忏悔对治。

10

皈依了还能去教堂玩吗?

圣严法师曾开示:“皈依三宝后,对于其他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寺庙、道场,不得再受皈依,但仍予以尊敬。若进入教堂、寺庙、神坛,当以鞠躬合掌问讯为礼,不得作为信仰的对象。在对佛法未有确实的认识之前,不可以阅读外道的书刊,否则会造成方向的误导。”

所以,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皈依后佛弟子可以正常接触其他宗教,但不可以再在其他宗教建立信仰;当然,也不可以信奉其他宗教的教职人员、书籍及观点等。

内容来源 | 成都文殊院

图片来源丨十愿网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十斋日”一定要吃素吗?佛教十斋日原来还有那么多的讲究!

◆过年的七大习俗,原来都要和神仙打交道,看看你都知道几个?

◆释迦牟尼佛的这十位弟子,每一个都是传奇

◆学佛居士应避免的九种丑态,一定要注意!

◆今日腊八 | 牢记“4习俗3禁忌”,来年无灾祸!

◆祖师说腊八:你知道一碗顶配佛粥的样子吗?

扫码关注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

经书

Posted in 点球世界杯
Previous
All posts
Next